又一月,每天送饭、送水、送衣饰的女使都成群结队的来看松园看少年,完了还要在松园门口逗留一会儿,笑闹一时。少年一时成了这闻山的传奇人物。

        闻玄依旧日日都来,有时一刻就走,有时看少年练剑画画写字,缠磨半日才走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一日,闻玄在旁看着少年默写《道德经》,少年忽然抬头看了他一眼,在宣纸上写了几个篆字“婴如何?”

        闻玄心中狂喜,赶忙说,“好得不得了,那家人得了宝贝一样,他们在我闻家的地盘上,没有我的允许,谁敢动他们?”少年轻微到难以察觉地点了一下头。

        闻玄望着那少年高挺的鼻梁,等着他继续发问。少年果然在纸下写下几个篆字“现下何年?”

        闻玄有些好奇,“你连现在是哪年都不知道啊,你当真是神仙啊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少年眼睫都不动,继续写着《道德经》,闻玄讨了个没趣,讪讪地说“现在是盘古历一万两千一百二十五年。”少年拿笔的手一颤,一大团墨汁滚下,迅速在宣纸上层层晕染开来。

        “过了一千年?”少年闭起眼睛,似乎在平复起伏的心绪,山中岁月久,世上已千年。虽然少年没有留存什么记忆,但他记得有一个时间很重要,那是盘古历一万一千年整,那一年发生了什么他不再记得,这个年份却深深地刻入了脑海之中。

        闻玄好奇地盯着少年,心潮开始澎湃,他觉得自己开始打开这个老天给的迷题了,越接近真相就越刺激。

        可少年平静了一会儿,就面容如常,换了张纸默写《道德经》。闻玄等了许久,可少年再无字写给他,就的摸了摸鼻头,悻悻地走了,一边还嘟囔,“我肯定在哪儿见过你,别被我想起来,也别想耍我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少年引起的热潮在闻山一波又波地进行着,每每松园的大门开启,便有女使们成群结队地光明正大地偷看少年。而松园大门紧闭之时,亦不时有女使爬墙窥望少年。

        尤其是少年练剑的时候,女使们爬满了松园的墙头,还互相指点着、讨论着、红着脸热切地注视着少年,不肯放过任何一瞬。而少年却旁若无人,似是完全没有看到周墙头伸出的一个个脑袋。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