巴黎和会是一九一九年一月十八日,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的战后协约会议。

        二十七个战胜国的代表一千人参加,其中全权代表七十人。苏俄没有受到邀请,德国等战败国也被拒之门外。

        参加巴黎和会的国家有美国、英国、法国、日本、意大利、比利时、玻利维亚、巴西、古巴、厄瓜多尔、尼加拉瓜、巴拿马、秘鲁、波兰、葡萄牙、罗马尼亚、希腊、危地马拉、中国、泰国、海地、沙特阿拉伯、洪都拉斯、利比里亚、捷克斯洛伐克、乌拉圭、塞尔维亚—克罗地亚—斯洛文尼亚等独立国家,还有英国的自治的领地南非、印度、加拿大、澳大利亚和新西兰。

        北京政府选派陆徵祥、顾维钧、施肇基、魏宸组、王正廷五人为中国代表,组成代表团,参加巴黎和会。

        团员总计五十二人,其中专家十七人,外籍顾问五人。

        五名代表中,只有陆徵祥是民国四年签订中日密约的经手人,其他代表多为新兴外交家。

        巴黎和会只规定中国代表二人,陆徵祥和顾维钧是正代表,其他三人为副代表。

        顾维钧(1888年1月29日-1985年11月14日),字少川,汉族,江苏省嘉定县(今上海市嘉定区)人,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。

        一九一二年学成回国后,任内阁总统秘书、外务部顾问和宪法起草委员等职。一九一五年起历任驻墨西哥、美国、古巴、英国公使等,多次代表中国出席国际会议,为维护中华民族的权益作出过不懈努力。

        一九四五年六月,出席旧金山会议,参加《联合国宪章》起草工作并代表中国在《联合国宪章》上签字,其后任国民党政府驻联合国代表。

        一九五六~一九六七年,历任海牙国际法庭法官、国际法院副院长等职。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