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皇帝对于祭祀制度十分重视,祭天的地方叫做“天坛“。

        在后世,游览过天坛公园的人无不被其古柏苍郁、庄严宏伟折服,其形状样式也体现出古人“天圆地方“的宇宙观。

        唐时期的天坛,那时候不叫天坛,而称为“圜丘“,在《旧唐书·礼仪志》等正史中都有详细记载。

        武德初,定令:每岁冬至,祀昊天上帝于圆丘,以景帝配,其坛在京城明德门外道东二里。

        坛制四成,各高八尺一寸,下成广二十丈,再成广十五丈,三成广十丈,四成广五丈。

        李二陛下的求雨仪式便是在明德门外的“圜丘”进行。

        天色才刚刚泛白,明德门已全部打开,城门被禁军把守,红地毯从城门口已经铺到了“圜丘”之上。

        自从李二陛下登基称帝,如此大张旗鼓的祭祀还是头一次。

        自贞观以来,虽然天灾不断,但并没有受到世家如此刁难。

        此次阵势如此大,可以看出李二陛下对世家抗争的决心,不远处的祭坛旁,早已人满为患。

        三省六部各级官员全体出动,整整齐齐排在空地处。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