训练的日子枯燥,反复,一天天的时间过去。

        但相比较接力赛而言,有搭档,有竞争,有追有赶,偶尔队员们还能够开开玩笑,在一定程度上要比单人训练来得有趣了许多。

        这和之前一起练接力赛,虽然有要求同吃同住,但每周实际放在接力赛的时间并不长,大多数队员都是按照各自主管教练安排,各练各的。

        现在反而简单了,跑跳类的训练多以接力赛的形式为主,四人一组棒次的顺序不断调整的4×100接力,或者俩俩一组的4×200米接力,或者1对3×100米的接力,各位变着花样的组合形式跑步训练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怎么样,这组的成绩多少?”

        又是一组接力赛跑完,袁郭华看完了计时牌上的成绩,回到了几名教练和科研人员一起分析数据的场边。

        “通过大量的数据对比,这个组合成绩是最有优势的。”场边临时摆放的几张桌子上,一个戴着眼镜的中年人在电脑上罗列出了数据。田径队确定以接力赛带动个人项目的策略后,各种专家研究团队也逐步到位,开始进行越来越精细化的数据分析。

        “第一棒陈建,第二棒杨光宗,第三棒沈运保,第四棒苏祖。这和我们去年亚锦赛的阵容差不多,不过陈建和沈运保的顺序换了,反而感觉跑起来更流畅。”麦绍强看着新出来的这一组成绩,淡淡说道。

        李志忠紧盯着电脑屏幕交接棒时候的动作,点了点头,“沈运保和陈建交换了位置,主要还是沈运保今年状态好。在百米速度上沈运保略逊于陈建,但是在今年的状态在弯道80米里还是能够保持着足够的优势。嗯,就是沈运保和苏祖的默契程度还差了不少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袁郭华脸上浮起笑容,看到出来的成绩后,显然心情颇好,指着电脑屏幕上的速度波峰图表,

        “陈建和沈运保两人互换一三棒后,成绩相差大概是0.01-0.05秒左右的差距,沈运保的起跑快,加速快,但跑一百米无法一直稳住速度,会有两个波峰,所以缩短他奔跑的距离反而更有优势。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