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哈哈,小谢啊,你这可是求才若渴啊。”陈涛将谢彩文的表现看在眼里,打趣道,“既然下午还有比赛,而且是接力赛,刚好我们也一起看看情况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话说陈老,我们聊了半天,怎么没见你提起看中了哪个学生?”

        谢彩文回过神来,他对陈涛颇为了解,能大方的给自己推荐优秀种子,自己怎么可能会空着手在一旁看笑话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嘿,你小子还惦记上我的人了啊!行,下午一起带来让你测试下,”陈涛单手叉腰指了指苏祖,“和小苏同学昨天一起跑100米的那个第二名就是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果然是他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苏祖一听陈涛说起这个,立刻就想起了他和张杰华讨论的那个江临中学的小个子,前半程爆发力极其出色,昨天百米决赛跑了第二名。如果苏祖没出现,另一个时空里就是他跑了百米第一,然后被陈涛选上去了市举重队。

        “你陈教练眼毒,这点建平市哪个不知道,我下午真得好好看看你选中的这位同学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谢彩文可是知道陈涛在举重运动员的选材上很有一套,在他手上训练过的选手不少后来进了省队国家队,各个赛场都表现不俗。

        在运动员选材上,教练员的权限极大,除了科学分析选手的数据,目前已经取得的成绩,更加注重将来可能达到的上限。

        在初中小学阶段,很多时候各个项目的教练员并不是以学生的成绩为参考第一因素,而是会观察譬如四肢协调程度,身体发育程度,骨骼密度,肌肉弹性,柔韧性等指标。

        换句话说,经验占了很大部分,看一定的眼缘。有点像浸润古董多年的老手辨别老物件的真假,艺考时艺校老师面试学生,这见得多了,一望之下基本就八九不离十。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