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将军

        武将之首,其官职位比三公,时而在三公之上,时而在三公之下。秩万石。东汉末年,其位在三公之上,时汉朝天子以曹操为大将军,另以袁绍为太尉,袁绍以太尉位在大将军下,故“耻班在太祖下”。属官有长史、司马。

        骠骑将军:位在大将军之下,品秩同大将军,时而在三公之上,时而在三公之下。将军中位比三公的共两级:大将军、骠骑将军

        车骑将军:位在骠骑将军之下,位比上卿。

        卫将军:位在车骑将军之下,位比上卿。

        前后左右四将军:

        即前将军、左将军、右将军、后将军。周末始有,汉朝时并不常置,金印紫绶,位次列于上卿。职务或典京师兵卫,或屯兵边境。汉末以后,将军名号繁多,名称素朴之前、后、左、右之类,遂渐废弃。三国时常设的高级将军位。负责京师兵卫和边防屯警。位次列于九卿,高于其他临时设置的杂号将军。

        中郎将:

        汉朝武官的级别分:将军、中郎将、校尉三级。由于将军并不常置,有战事时才冠以统兵者将军之称,所以平时一般武官所能获得的最高官职为中郎将,品秩为“比二千石”,掌管皇家卫队,属光禄勋管辖,如五官中郎将、左中郎将、右中郎将、虎贲中郎将、羽林中郎将。汉末三国时期,有军功者越来越多,众多被封为杂号将军,中郎将反而成为了中下级军官的职位。

        校尉:

        校尉是比中郎将略低一级的武官官职,品秩为“比二千石”。在汉代设八校尉分掌南北军。汉末三国时期,有军功者越来越多,众多被封为杂号将军,校尉反而成为了低级军官的职位。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